找到相关内容7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与太虚就《大乘起信论》之争辩

    缘起’的重要观念。认为宇宙万法的生起,都依于作为最高主体性的真心的体性”(方立天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下卷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2年12月第1版,第830页)。   [2]详见杜继文《中国佛教与...王恩洋与太虚就《大乘起信论》之争辩  □ 袁宏禹 《中国学术研究》 2007年第02期   摘 要:关于《起信论》真伪问题,一直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悬案。近代以来争辩也较为激烈。内学院欧阳竟无及...

    袁宏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370511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佛教思想史与佛教“人学”——读《中外佛教人物论》

    方面,方立天先生《佛教哲学》、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、赖永海先生《中国佛性论》等,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学术著作。   当然,历史的主体是人。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,悠悠历史长河中,中国佛教绵延不绝,...,尤其是中国历史与中国哲学的专业,娴熟于历史考证方法与思想史方法,自然对语言、文献的研究稍显吃力。而哲学方法的运用,强调哲学思辨的探讨,一部分受到严格哲学训练的人投身于佛学研究中,使中国学术界的佛教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380811.html
  • 泰山传统文化中的多维道德思想和德育资源

    实质论》,《湖南社会科学》,2001年第3期。   8、石峻等编: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偏》第1卷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:3-4。   9、方立天 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...”的内涵和“佛”的涵义与印度佛教原义是大相径庭的,实际上是中国儒、道两家理想人格的一种变相。【9】   佛教在泰山最早传播有史可证的是,十六国时期高僧朗公在泰山建寺授徒。一千六百多年来,佛教在泰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592244.html
  •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摩诃止观》卷6,《大正藏》册46。  2、 万俊人:《寻求普世伦理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出版,2001年3月。  3、 方立天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2年...教义分齐章》,《大正藏》册45,页485c-488a。  [xxxvii] 方立天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上卷,第602-608页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2年12月。  [xxxviii] 刘...

    见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054376.html
  • 试论吉藏的净土观

    所印行。   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,方立天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2年12月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609页,下。   [13] 《大正藏》卷34,第609页,下。   [14] 《大正藏》卷34,第609页下—610页上。   [15] 参见方立天著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上卷,第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868914.html
  • 陈寅恪论“得法偈”一文之浅析

    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 《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》(增订本)蒋天枢著   《陈寅恪印象》钱文忠编,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  《大智度论·卷九》龙树著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  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(上卷)方立天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 注释:   [i] 以下俱见《金明馆丛稿二编·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》第166-170页。  [ii] 《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》第380页 ...

    王清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5338290.html
  • 信仰转形:从大师型到仪式化

    rdquo;,开启了佛法新时代的大门。这才是延寿的主题与核心,也是延寿一生的功绩所在。(1)   1参方立天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,下卷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,第1022—1030页;...来说,是一个总结;而对于宋代之后中国佛教多元发展的格局而言,则承上启下。其思想意义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的发展领域(1)。然而,就其历史意义而言,永明延寿在禅教和合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禅净合一的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641476.html
  • 浅析禅宗的无情佛性观

    立天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年,第325—326页。 [5] 《大乘义章》卷1,《大正藏》卷44,第472页下。 [6] 智颉:《法华玄义》卷8下,《大正藏》... 浅析禅宗的无情佛性观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 俞学明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,无情佛性问题的提出和关注是中国佛教佛性思想发展的产物。人们往往把无情佛性问题视作佛性普遍性问题的推展,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959593.html
  • 佛门七观利和谐

    观的利益思想,必将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。  注释:  [1] 《奉法要》,石峻编: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卷1,第16页。  [2] 方立天:《中国佛教哲学要义》(下卷)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...。  与和合相联系的则是“圆融”的观念,这则是中国佛教宇宙观和真理观的重要理念,同样是能够相容和谐、调和适应的方法论基础。圆融要求尊重事物的不同因素,尊重差异各方的共存共荣。按照佛教圆融观来看待世界,...

    姚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2160240.html
  • 为往圣继绝学——《文殊智慧哲学精义》解读

     [4] 孙正聿.哲学导论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[M].2000.1.  [5] 方立天.中国佛教哲学要义[M]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.2002.12  [6] 叶小文.中华文化“和”的内涵与民族...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》、方立天先生之《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》以及杨曾文、陈兵、邓子美、温金玉诸先生的相关研究等等,蔚成当代佛学研究的一个新潮流。在佛教史料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,有学者强调:...

    景天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762197.html